天降雄师(天将雄师)-尊龙官方平台
大家好,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天降雄师这个问题,天将雄师很多人还不知道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
1、\"天将雄师\"这词,估计是成龙大哥带入大众视野的,但三百多年前的明末却已经有人缔造。明末史很多人不愿意看,因为汉奸盛行的时代,剖析它就会觉得屈辱。但我们却不可忽视铮铮铁骨的英雄,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,总有人想力挽狂澜,撒尽鲜血。今天的主角是:日月汉魂-卢象升。
2、卢象升,字建斗,宜兴人。天启二年进士出身,初任户部主事,经员外郎,之后升为大名知府。崇祯二年(1629),后金逼京师,象升招募了一万兵马入京勤王。第二年,升任右参政兼副使,外出整顿大名、广平、顺德三府的兵备,号称“天雄军”。第三年被推荐为政绩、品行突出,升任按察使,照旧治军。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,但善于射箭,武略娴熟,有领兵的才干。
3、随后卢象升战流寇马回回部于京郊,大破之,遣返党羽、群众两万余人。战四川流寇于郧阳,连破之,减税赋,修城郭,借谷物,铸钱币,安郧阳。战高迎祥、李自成部于汝州、洛阳一线,屡败之,流寇窜逃。后因流寇于凤阳刨明帝祖坟,崇祯震怒,遣洪承畴、卢象升围剿,分别战高迎祥、李自成部于河南、湖北、陕西,流寇渐熄。卢象升战流寇虽屡胜,但中原地区积重难返且将帅调度混乱,乱于民心,散于军心,钱粮难继。之后卢象升调离守宣府、大同一线,流寇复起,不过这也是后话了。
4、崇祯十一年,清兵铁骑横卷而来,他的敌人不仅仅是清军悍将多尔衮,还有自己的同僚,杨嗣昌、高起潜,前者是兵部尚书,后者是镇边太监。卢象升与杨嗣昌的矛盾,在于政见不和,前者主战,后者主和,两人曾当廷争吵,杨嗣昌怀恨在心;卢象升与高起潜的矛盾,则源于高起潜这个太监贪婪可鄙,常仗着崇祯皇帝宠幸,大肆索贿,别人都不敢得罪,卢象升偏偏不买他的账。此时卢象升面临四面楚歌的境地。
5、卢象升奋起抗击,虽然他名义上“总督天下兵马”,却被杨嗣昌捣乱,只给了他1万士卒,他的精锐天雄军大部以及原本应由他指挥的关宁铁骑,皆被高起潜扣着。卢象升带着这1万人守巨鹿,屡败清兵。杨嗣昌一看,又开始使坏,从卢象升麾下划出5000人归高起潜。决战前夕,卢象升派部下杨廷麟去50里外,找拥兵数万的高起潜要求援助,这个太监理都不理。卢象升带着他的五千残兵,饥寒交迫,只能靠饮水充饥。决战那天早上,他出帐来,自知此战必死,遂对将士说:“我和你们都蒙受国家的恩惠,宁愿以死报国,决不苟且偷生。”众将士无不失声号泣。这五千将士全部牺牲,最后时刻,有部将挽着卢象升的战马,想突围出去,卢象升不允,力战而死。
6、史载,卢象升的最后一句话,是对劝他突围的部将厉声说:“我不死在疆场,要死在西市吗!”。这句话极其悲凉。卢象升死后,去搬救兵未成功的杨廷麟回到战场,在尸山血海中找到了卢象升的遗体,他的铠甲下,还穿着服父丧的麻衣白网……此时远在京城的杨嗣昌,已经给卢象升安了一个“怯懦畏战”的罪名,听说卢的死讯,还不相信,特地派人现场查看,确认他的政敌真的死了,他又扣下地方官员的奏折,一直拖了八十多天,卢象升的遗体才得以收殓。这是多么深的仇恨啊。难怪卢象升临死前说,宁肯死在疆场,也不愿意被同僚罗织罪名,押赴刑场砍头。
7、晚清名臣左宗棠读卢象升传,不禁感叹:“这样遭遇,诚为天下志士遗憾。”晚明史就像是一曲挽歌,屡断忠魂。文人误国,武将怯战,而偏偏都是弃笔从戎的人血洒疆场,忠义无双。大厦将倾,岂有完木,只求己安,何以国安,国若不安,他族之奴。
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,记得收藏关注本站。